当前位置: 学院首页 >> 正文

大型校园原创话剧《王阳明》,绽放师生人文情怀

2017年04月08日 19:35  点击:[]

如火青春,圆梦上海

由贵州师范大学原创大型历史人物话剧、国内首台王阳明题材话剧《王阳明》,在贵州师范大学文学院的师生历时三年的艰苦创作下,经师生一千个日夜的殚精竭虑,台前幕后团队全体成员的矢志不渝,校内外领导专家的大力扶持,于2016年11月18曰在上海市群众艺术馆的星舞台上作为第五届中国校园戏剧节展演剧目精彩亮相华彩绽放!中国校园戏剧节是教育部惟一与其他部级单位联合主办的全国性校园戏剧节。本届戏剧节全国共有90个剧目参加本届戏剧节初评,经过层层评选后,共有30台剧目入围参演,贵州师范大学报送的《王阳明》正是其中之一。《王阳明》是贵州省此次惟一一部入围演出的作品,也是该戏剧节自2005年创办以来,贵州省入围的首部原创历史剧,在国内众多知名艺术院校悉数参演的情况下,《王阳明》能够入围,实属不易。《王阳明》在沪演出成功,引起本届戏剧节评审专家和各参演高校代表和权威媒体的高度关注,演出结束后,该剧主创成员与校园戏剧节特邀专家对《王阳明》进行研讨。《剧本》杂志主编范小宁亲自主持互动环节并向剧组演出成员表示祝贺!她说不论人物还是历史,年轻学子承载如此厚重戏码,实属难得。上海戏剧学院导演系主任、上海戏剧家协会副主席卢昂教授在点评说,以王阳明为题材的历史话剧,一个中国文化史、思想史、军事史集大成者,立体地、多侧面地呈现于校园戏剧舞台,过往少见。该剧围绕王阳明诏狱、求知、悟道、抗争、平定叛乱、死前抗争诸事铺开,娓娓道来,且对官场腐败昏庸揭露震惊有力。同时,该剧台词颇有价值,如“仅知正确是不够的,还需行动尝试”等,是为弘扬优秀传统文化而打的好本子,亦是戏剧对文学最好致意和最好体现。江西省文联副主席、江西省戏剧家协会主席龙红以“技巧不受束缚即是成功”为励言,肯定了学子们的表演。原贵州大学艺术学院戏剧教育家鲍辰飞1964年毕业于上海戏剧学院,退休后安居上海。他看了《王阳明》后激动地说:“师大的这群孩子和年青的老师们能把它搬上舞台委实不容易。演职人员高有创造力,干劲十足。到场的观众看戏亦很认真,编导在塑造的王阳明的性格丰富,多彩极具戏剧性,给观众留下极深刻的印象。贵州师大三年前就投入创作,成为国内首创,可喜可贺!本次戏剧节只设“优秀剧目奖”和“戏剧之星奖”,《王阳明》 夺得第五届中国校园戏剧节展演中“优秀剧目奖”、编剧刘欢获得“戏剧之星”奖实属众望所归,令人振奋!

守望理想,不失本真

《王阳明》是全国首台以王阳明为题材的大型历史话剧,这部话剧是剧本创作历时7个月,后经一年多的排练最终搬上舞台。整部剧从编剧到导演,从舞美设计制作到服装、道具等一系列的创作都是由文学院师生独立完成。整个过程充满了艰辛。

王阳明,曾在历史教科书上充当“镇压农民起义”的“封建官僚”形象;阳明心学,则在政治教科书中被贴上过“主观唯心主义”的标签被批判。在当下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语境中,如何打破这些陈见和旧说,让青年们认识一个生动丰满、有血有肉的王阳明,让人物的思想碰撞、命运冲突、人格对比,折射大明王朝的历史现状,凸显王阳明对社会、对人生深层次的思考,是摆在剧组面前的首要问题。

2014年8月贵州师范大学09级播音与主持艺术专业的毕业生刘欢辞掉在北京的工作回到贵阳,为的是一个长久以来的理想——话剧! 刘欢是山东青岛人,父母都是普通工人。2009年考入贵州师范大学文学院播音与主持艺术专业读本科。他一进校就是个文艺积极分子,经常参加学校艺术团的各种活动,参加全省大学生的朗诵比赛多次获奖。后来成为了学校团委学生会下属“话剧队”的队长。担任队长期间,他对话剧队的常规排练工作要求特别严格,很多高难度的表演动作都是亲自示范。结果因为他要求太严格,很多队员对他意见很大。一个20多岁的年轻人辞掉工作开始创作话剧,没有人看好他,唯一支持他的是他的大学老师、贵州师范大学文学院播音与主持艺术教研室主任崔庆鹤。对于话剧,他们都是门外汉,只是热爱这门舞台艺术。在这一腔热血的涌动下创作开始了。师生二人历时七个月剧本初稿终于完成。初稿七万八千字,剧情内容基本涵盖了王阳明先生一生的重要事件。

前身为“国立贵阳师范学院”的贵州师范大学,创建于1941年,是当时中国八所国立师范学院之一。其底蕴深厚,文脉相传之风一直为后人所尊。创作《王阳明》是情之所系志在必然。为了集中精力和时间创作,刘欢从北京回筑后,在公安厅旁边“警苑小区”一朋友工作室的一间库房里搭一张床住了下来。崔庆鹤儿子不在家时,就留他住一块搞创作。生活来源一直靠用之前的一点积蓄。有时崔庆鹤老师和学院的陈明副书记也介绍他出去上上培训课,挣点课酬贴补生活。更为难得的是,去年8月,刘欢女朋友为了他,也放弃了保定老家的工作,来到贵阳。她叫李嫣然。在学院退休领导武和平老师帮忙下,应聘到贵州师范大学求是学院当了一名辅导员。崔庆鹤不是不想帮刘欢,只是心有余而力不是,他的的工资,每个月满满算也只有5100元,妻子没工作做家庭主妇,儿子读书也全靠他。只要刘欢到家里,碰到啥吃啥,师生二人从不嫌弃。最难的还是2015年5月-6月底这段时光,剧组成立并开始排练,此时播音主持专业还留在宝山校区。文学院其他专业的同学早就搬到花溪大学城新校区了。本来我们申请剧组同学不放假,暑假留在学校排练。但是学校出于安全考虑,不许学生假期留在学校,所以整个暑假都没能排练。崔庆鹤和刘欢利用这个假期做道具。

到了7月中旬,突然接到通知,播音主持专业新学期搬花溪大学城新校区。这对剧组是毁灭性的打击。因为其一,他们二人均住在宝山校区,花溪校区无法解决其住宿。如果要坐校车去花溪排练,虽然有校车晚上可以返回宝山,但是校车9点就开,会影响排练。其二,花溪校区没有排练场地,当时花溪校区大礼堂也没有完工,也就没有演出场地。就算勉强找空教室排练,但演员们对舞台就丧失感觉。其三,学校虽一放假就开始做的道具舞美,是按宝山校区礼堂的尺寸做的,而且全部堆放在宝山校区的。如要搬运则要运输费不说,关键尺寸大小均与新校区礼堂要求相去甚远,无疑是白费功。此时的崔庆鹤,已面几乎是绝望了。还是刘欢款款相劝,师生二人携手继续坚持。8月底,新学期开始了,学生们全部搬去了花溪。这样的情况下,文学院黄葵书记又一次做出决定,同意租用校车,每周末把剧组全体同学接来宝山礼堂排练,周日晚上又接回花溪。并且联系宿管中心,给学生们安排了宿舍,解决住的问题。校车来回接送一次学生要1000元,这笔费用,也由文学院解决了。因为众人鼎力坚守,才迎来希望的曙光。

崔庆鹤是贵州威宁人,父亲是公务员,母亲是医生。他于1992年考入贵州师范大学中文系读本科,1996年毕业留校,担任《现代汉语》课程教学工作。由于喜欢有声语言艺术,经常指导学生的朗诵、演讲活动。由于经常练习,所以自己的普通话语音非常标准,对朗诵和演讲等语言艺术也积累了非常的的经验。2006年,贵州师大文学院设立“播音与主持艺术专业”后,学院派他去中国传媒大学进修,回来后便改换教学和研究方向,专门从事播音主持的专业课程教学。在教学过程中,面对一群热爱舞台的艺术生,年轻的激情感染着他,让他经常回忆起读大学时对舞台表演追梦经历。那时的他就是学校团委下属“话剧队”的编剧和导演。他和同学邹超那时就创作过小品剧本《卖钟》和《何去何从》,《卖钟》剧本在学校演出获得成功,后来剧组去贵州电视台拍摄演出录像,送北京参加一个比赛。《何去何从》剧本排演出来以后,剧组代表学校参加了全省大学生戏剧小品大赛,并获“特等奖”,他和邹超获最佳编剧奖。早在2012年,贵州师范大学就翻排了人艺的大戏《窝头会馆》,崔庆鹤和刘欢担任导演,那次演出虽然是翻排,但对贵州师范大学学院后来创作排演《王阳明》是个很重要的因素。《窝头会馆》演出获得成功后他们萌发和催动了创作的欲望,人艺的戏我们的学生演员都能演好,那不如我们自己写剧本!有了这些坚实的基础,才为其以后的创作《王阳明》作了充分的思想上的准备。面对当下部分历史题材的文艺作品,往往结构简单却情节松散,充斥大量俗套桥段的低俗虚浮现象,《王阳明》的创作则采用了一种新颖的“穿插式结构”:短景和长景交替,公共场景与私人场景互陈,喜剧场景与悲剧场景交接。穿插式结构蕴含了多种复杂因果关联,营造出一系列网状交织的戏剧冲突,来推动剧情的发展。

同时,开掘了“悟道”说中的非理性因素,更借鉴了现代派戏剧的表现手法,让王阳明遭遇了一番现代式的“主体异化”和“精神分析”,在对自我的拷问中最终超越自我。“阳明洞中”一场,别开生面,堪称全剧“戏眼”。独身一人,洞中面壁的王阳明,与“穿越”而来的一干人物,进行了一场跨时空的“对话”。贵州险恶的地理特征带来的“极限境遇”,催生了阳明心学,并超越地域时空的限制,成为“天下之学”。“贵阳书院”一场,“王阳明舌战群儒”是对阳明心学进行现代性阐释。来自现实生活的痛感、“龙场悟道”式脑洞大开的奇妙瞬间、对中国古代知识分子崇高人格以及这种人格遭遇破坏性打击的同情,给观众带来深切的感受。 崔庆鹤和刘欢在话剧《王阳明》的创作和排演中,正是抓住了播音主持专业的学生台词功夫、表演技巧等的提升,使学生得到了极大的锻炼和成长。作为教师,也在参与其中的教学中相长同乐。

《王阳明》初稿一出便得到贵州师范大学文学院博士生导师朱伟华教授的关注和帮助,多次对剧本提出修改意见。贵州阳明文化研究院副院长史光辉教授看到剧本后,也非常关注,对剧本的史实、王阳明心学理论等方面的问题,进行了具体细致的指导。在朱伟华、史光辉,以及文学院很多教授的指导下剧本进行了多次修改打磨,最终删减至三万两千字。然而此时,排演资金成为最大难题。这部话剧总共四幕,十二场。主要角色就近二十名,服装道具都颇为复杂,需要相当一部分资金才能排演。没有资金便意味着这部剧只能以文字的形式存在,不能搬上舞台同观众见面。此时的崔庆鹤老师心急如焚,他不愿看到自己的学生在追寻理想的路上碰壁失败。于是他四处奔走为话剧排演寻求资金。功夫不负有心人,最终中国建筑第四工程局有限公司慷慨解囊,为话剧资助20万元才得以启动排演。演员都是由当时还是大学一年级的学生担任,他们牺牲假期休息时间积极投入到排演工作当中。按照市场价格,这部大型历史话剧就舞美设计制作就需要近80万,服装道具等也需要60万的资金。整台话剧的排演工作又陷入僵局。最终,两位编剧喊出了“没有枪没有炮,我们自己造”的口号。于是大家集思广益,动手自己设计制作舞美、道具、服装。把这部话剧做成一部彻彻底底的贵州师范大学原创话剧!

当贵州省民族民间文化保护促进会常务副会长兼秘书长、贵州省戏剧家协会理事段丽娜老师来看学生响排时感慨万千,她除了为排演提出中肯的建议外,还立即向贵州省戏剧家协会常务副主席兼秘书长石佳昱汇报并邀请相关专家于2015年12月23日在贵州师范大学宝山校区大礼堂观看了首演。演出结束后,段丽娜还请贵州省戏剧家协会常务副主席兼秘书长石佳昱、贵州省话剧团长常晖专程为该剧把脉并力推参加第五届中国校园戏剧节,经过初审终审,最后入选参演,成为本届校园戏剧节4台大戏之一。按照组委会要求,该台戏参演时间为120分钟。该剧本初稿有7万多字,演出版删除了很多多余的台词,另外还删除了4场戏。被删掉的戏包括“王阳明被贬往龙场途中遭锦衣卫追杀,逃到钱塘江畔,假装投江自尽躲过追杀,跳江前有一段独白,表达对生死的思考”、“龙场悟道之后,贵阳官员派官差去龙场刁难阳明,龙场百姓自发帮助阳明,打跑了官差,展现阳明悟道以后,心学牛刀小试的作用”、“与宁王大战之前,刘养正到军帐中游说王阳明投降,阳明运用心学理论,慷慨陈词,驳斥刘养正”、“正德驾崩,嘉靖登基,朝廷中以席书和崔冼为代表正反两方力量,围绕王阳明进行斗争”。既便已经精简了很多内容,但演出时长仍然长达2小时15分钟。为了确保参演成功,编导演崔庆鹏和刘欢又把原来的“朱厚照銮驾”和“新皇登基”两场戏进行合并,对台词进一步精简,并对表演节奏作了更严格的训练,对换场时间进行严格控制。终于保证了演出时间到达2小时的要求。

优秀团队,团结拼搏

一群醉心话剧的莘莘学子,一个个怀揣理想和人生追求的人。扮演王阳明的廖承承父母都是普通工人,也是地地道道的遵义人。廖承承自接到任务后,刻苦琢磨剧本,较好地把握了王阳明人物命运及心历路程的驾驶与表演。他说,能在大学生活里有这么一次凭借年轻的热情和对表演、戏剧的喜爱而齐心协力做一件事的经历,这是剧组所有人的一份非常难忘的回忆,而且在这个过程中也收获了很多东西,这些无形的东西是无价的,并且通过《王阳明》向大家展示中华优秀的传统文化和思想的魅力,数百年前它产生,但现代社会也同样适用,特别是数字化、网络化的快速发展,时刻改变着人们的思想行为、价值观念,更加需要这样的思想作为精神寄托和指引。女主角慕青的扮演者有三名同学,分别是卢梦莞、李玉茹、舒心。跟廖承承一样,她们都是2014级播音与主持艺术专业的学生。她们是最早加入剧组的。对于这三个慕青,演出时导演均让她们轮流上台,每次演出更换一个同学扮演。但是舒心在排练后期由于身体原因耽误了很多排练,所以后来就转做幕后工作了。她们共有5次演出,慕青就由卢梦莞和李玉茹轮流上台。以期达到锻炼培养学生的能力。

此次排演《王阳明》,还有一个学生功不可没,他就是舞台监督韩春睿。韩春睿父母是三线建设干部。他也是文学院播音主持专业2009级的学生。2012年我们排的《窝头会馆》,韩春睿饰演男一号苑国忠。他的表演很自然,没有刻意的痕迹。毕业后应聘到南航贵州公司地勤部工作。在工作岗位上勤劳踏实,兢兢业业。2015年他被评为“贵州省劳动模范”,他应该是我省有史以来最年轻的劳模。在《王阳明》排演过程中,他从剧组组建开始就做道具、做舞美、做灯光、做背景音效等等。每次演出,有韩春睿和齐道臻做舞台监督,导演都不担心。《王阳明》的话外音是由陈浩解说的。他嗓音浑厚极富磁性和张力,但他是贵州息烽人,父母都是普通居民。也是文学院2009级播音主持专业的学生。他的朗诵水平很高,一发声就能技惊四座。这源于老师的培养和指导,为了提高他们的审美和表现力,崔庆鹏带陈浩、刘欢还有其他同学于2011年排了一个朗诵节目“走向纪念碑”,参加全省高校红色经典朗诵比赛,陈浩和刘欢都是主诵,这个节目在比赛中获得一等奖。陈浩声音的音色和表现力,在我所有的学生中是最好的,到现在都没有人能超过他。在这个 团队里,值得一说的还有一个学生,他就是此次晋军上海戏剧节的学生团队队长尹中兴。尹中兴是贵州镇远人,系2014级播音主持专业的学生。他在2015年的排练和最终演出时,饰演一个戏不多的角色:小太监张永。开始他排练并不认真,但崔庆鹤和刘欢多次找他交流,使他明白“没有小角色,只有小演员”的道理。后来他改变了心态,开始认真琢磨角色,思考表演方法。首演时,张永这个角色受到大家的一致好评。于是在后来的排练中,让他饰演戏份很重的正德皇帝,还让他担任了上海戏剧节团队的队长,让他组织同学们在花溪的排练工作。他不但表演的正德皇帝受到好评,而且他和服装组负责人王虹晋把团队里的各种工作安排得井井有条,使崔庆鹤和刘欢彻底解放出来安心考虑其他事情。

从2014年到2016年,一千多个日日夜夜,崔庆鹤和刘欢、陈浩、韩春睿、齐道臻,以及剧组的40多名同学虽然有过争吵,有过沮丧,也有的同学中途退出,但留下来的这些人,在困难中坚守,在从疲惫中振作,终于收获希望,迎来成功的第一步。说起这部大戏除前期排演得到中建四局赞助的经费20万元外,因2015年首演结束后的超支,文学院领导在有限的经费中给剧组报销了4万多元。此次去上海的经费是16万元,均由贵州师大《贵州阳明文化研究院》出资8万,《贵州师范大学文学教育·文化传播研究中心》资助8万。由于经费紧张,整个排演过程中,连盒饭、矿泉水都没舍得给同学们买。都是这帮可爱的孩子们自己掏腰包。只在演出前彩排那天和演出当天才给剧组统一解决了两天饮水和盒饭。说起艰难处,崔庆鹤感慨万千,潸然泪下。

500年前,王阳明入黔,于贵州大地播撒了追梦之种,磨砺并呼唤500年后的莘莘学子出黔追梦。中国话剧的诗化和现实主义,注重情真,在"真实"中注入情感的真诚和真实,把表真提高到一个超越一切的境界,同时也把理想的情愫铸入真实性之中,可以称之为"诗意真实"。 话剧的振兴是一个系统工程。当代中国话剧事业还面临着挑战。因此,话剧仍需要进一步关注自己的时代,深入新的生活。戏剧,有了自己的灵魂,才能走进人们的心灵深处,才能塑造出我们的民族之魂!在中国话剧艺术在中国新文化格局中,贵州师大师生愿意以青春和激情砺练生命,用自己的辛勤劳动实现中国话剧更加繁荣与发展,通过艺术作品的感染力,向人民大众传播人世间的一切美,最终使人人都能成为美的创作者,这是中国高校艺术教育的最高境界和终极目标,也是他们的共同心愿!

关闭